771771威尼斯.Cm登录入口-Best App Store

-行业动态-

771771威尼斯.Cm资讯 媒体报道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稳经济 促发展·一线观察 | “十大成果”全面开花,青岛多产业加“数”奔跑

日期:2022-12-28 浏览量:2457 标签:

1.jpg

风口财经记者 吴思

  近日,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吹响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冲锋号角。

  会议指出,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。明确提出要加快促进数字化绿色化,纵深推进数字赋能,强力推进绿色转型。

  新形势新变化带来新机遇。对于数字产业领先的青岛来说,此次会议定下的全省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为其点亮方向、创造更多机会。

山东向数字经济要未来

 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山东年度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,也是山东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。

  会议强调,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。聚焦“十强产业”,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要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,巩固提升优势产业,强力突破新兴产业,超前布局未来产业。要加快促进数字化绿色化,纵深推进数字赋能,强力推进绿色转型。

  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战略。风口财经注意到,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,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,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、创造就业、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。

2.jpg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  数字经济是构筑山东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一个重要支撑。年初,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八部门联合发布《山东省2022年数字经济“重点突破”行动方案》,将2022年确定为数字经济发展“重点突破”年。今年以来,聚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、推动融合赋能增效,山东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加快建网络、搭平台、拓应用、育生态,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广范围、更深程度、更高水平。5G基站开通超过16万个,推动完成5600公里确定性骨干网络2.0建设升级,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畅通了“网络互联、信息互通”的数字化转型“大动脉”;累计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700多个、典型应用场景220个、工业互联网园区17个,一批“工赋山东”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、5G+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高效引领企业、行业、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
发布“十大成果”,青岛数字经济全面开花

  “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。有政策支持,数字经济基于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升级会快速大规模的发展,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结果。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赋能,数字赋能可以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对数字化升级改造的需求。”771771威尼斯.Cm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巍认为,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数字化的重要性,将会大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。

  事实上,青岛已经走在前列,在呼啸而来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了自身发展的坐标。

3.jpg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  在近日发布的青岛市数字经济“十大成果”中,不仅有数字化“透明工地”、元宇宙内容生态高地等数字基础设施项目,也有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实现量产、一汽-大众青岛分公司打造行业数智蝶变新典范等制造业企业“拥抱”大数据的探索实践,还有数字服务平台、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案例。青岛市一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标志性、引领性成果,可谓全面开花。

  风口财经注意到,赛迪顾问《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在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,青岛排名第十三位,位次较上年提升4位,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在新赛道的竞逐中,青岛呈现出向上之势。

“链”上发力,激发人才创新活力

  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,要以科技、人才、资源要素创新,引领全方位创新,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要更深层次推进人才引育创新融合,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。

  “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就业作用越来越凸显。最近调研发现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创造新就业形态,是保就业的非常重要领域,尤其对重点人群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,是高校毕业生、青年群体就业的主要方向;也为农村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,一些低技能人群再就业提供重要支撑作用。”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。

  风口财经注意到,聚焦重点产业链,坚持以产引才、以才促产,促进产才融合,是今年青岛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  今年,青岛启动实施了首批“产才融合”项目遴选工作,重在锁定重点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,进行政策“精准滴灌”,推动创新人才向重点企业集聚,形成若干个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“小高地”,并通过人才引领驱动,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,培育、成就更多的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和引领产业发展的“准链主”企业,更好促进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水积而鱼聚,木茂而鸟集。在数字产业快速成长的青岛,人才集聚优势凸显。同时,青岛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,注重产教结合。如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、中国海洋大学等50余家科研院所共建专业课程,探索“学历教育+职业技能提升+社会培训”人才培养新模式,每年学生实习人数达到两万人以上。


    XML 地图